最近我很熟悉什麼叫做廢寢忘食的感覺。
有時候沉浸在自己的思考裡,思考很多事情,
有時候只想打開電腦寫東西,整理自己的思緒,
每當陷入思考或出現想寫東西的渴望時,  
即使到了吃飯時間,也感受不到絲毫飢餓,
也許是內心的渴望已超越的生理的慾望吧!
吃的食物唾手可得,精神食糧卻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。


這兩天我在思考關於「害怕」這回事。
究竟害怕是什麼東西? 為什麼會有害怕這種情緒?
害怕就是表示懦弱嗎? 我們到底該不該感到害怕?

最近一直要求自己必須同時以感性和理性的角度來看待一件事,
當發現自己快要陷入一些情緒的窠臼時,就必須學習跳脫自己的安全領域,
嘗試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,用另一個聲音來拉自己一把。


在寒冷的天氣裡沖著熱水澡,讓水澆在頭上,閉上眼睛思考,
也許用蓮蓬頭也能達到醍醐灌頂的神奇功效?沖著沖著剎那間明白了一些事情。
我想我們應該學習拒絕害怕,也必須嘗試擁抱害怕。


人很少害怕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事,絕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在擔心尚未發生的事。
我們不會擔心過去銀行戶頭裡一度只剩10元的時候究竟是怎麼度過,
我們不會煩惱過去曾經考試不及格被老師打的當時是不是很痛,
但我們卻會擔心未來找不到工作、錢賺不夠多該怎麼生活,
我們卻會煩惱之後萬一某些事情不像自己所期望的順利實現怎麼辦?
很有趣的是,既然這些都是尚未定論的事情,
為什麼我們要為了一些可以說是「根本不存在」的事情困擾?


會為了未來尚未發生的事情煩惱的人有兩種,
一種是懂得「未雨綢缪」的心思縝密者,
一種是老是「庸人自擾」的困做愁城者。
同樣都有煩惱,同樣都會臆測事情未來可能會怎樣發展,
但這兩種人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雖有煩惱,但心情是踏實大過於不安,
後者卻是正好相反,大部分時候是在自困其擾。


而碰巧大部分時候我就是屬於那個糟糕的後者。
由自己親手一磚一瓦搭建起一個鬼屋,再把自己丟進去驚聲尖叫一番,
最後嚇得花容失色,此時忍不住想反問自己:「小姐,請問現在是在演哪齣?」


因此,學習拒絕害怕對我來說是一門大學問。
因為我知道,其實許多害怕與擔憂,
莫過於來自內心那個膽小不確定的魑魅魍魎作怪,
我們最大的敵人,不是外在的人事物,正是自己。


那如果妳問我,最後發現鬼屋裡的鬼是真的,該怎麼辦?
我承認我不知道,我只是還不知道罷了,
給我一些時間,我會找到答案的。



而以某些層面來說,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擁抱害怕。
心理學說過常常暴露在害怕的場合中,會漸漸削弱害怕的感覺。
小時候第一次學騎腳踏車,誰不怕跌倒?
因為怕跌倒怕受傷怕痛,所以我們更專心更努力地學騎車,
最後當我們一回頭,發先後面沒有人在幫我們攙扶著,
我們靠著自己的傷痕累累的雙腳和小小的身軀踩著踏板順利前進,
那種感覺,是喜悅,是成就。


如果不懂得什麼叫失敗,又怎會懂得成功的喜悅?
如果不懂得什麼叫悲傷,又怎會懂得開心的感覺?
如果不懂得什麼叫害怕,又怎會知道自己的弱點?
如果我不懂得面對自己的多愁善感,又怎會懂得什麼叫做冷靜理性?
簡單來說就是色彩學上的對比色彩,
太過相似的東西反而容易混淆,對比讓我更了解自己。
人一出生的時候,因為放聲大哭,才有辦法自在呼吸,
我們就是因為有著喜怒哀樂的各種人生歷練,才能成就自身,
我們都有著不一樣的缺陷和不完美,卻也因此才有資格稱得上是個完人。


如果了解自己的優點所在,就順著它去發揮,
明白自己個性的缺點所在,就逆著它去改變,
「順著天賦做事;逆著個性做人。」
這正是人生順逆境之間的智慧不是嗎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iding 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